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扶贫项目绩效 > 文章阅读:“后扶贫”时代南疆四地州防贫减贫工作的对策思考
“后扶贫”时代南疆四地州防贫减贫工作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3-12-11 11:37:47  来源:新疆政府网  作者:于田县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批准新疆最后10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新疆308.9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标志着新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南疆四地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新疆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目前南疆四地州仍具有贫困脆弱性特征,脱贫根基不稳,致贫因素复杂,依然面临返贫风险。精准把握“后扶贫”时代阶段特征和贫困治理方式是赓续推进南疆四地州防贫减贫工作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后扶贫”时代阶段特征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2020年后进入贫困治理的“后扶贫”阶段,该工作阶段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是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后,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均、自然资源禀赋结构差异等因素导致的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决定了“后脱贫”阶段相对贫困将会长期存在,并成为2020年后贫困治理的主要目标。

        二是从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转变。2020年前对绝对贫困人口的测度主要依据单一的经济指标。事实上,贫困还包括能力贫困、精神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生态贫困等多个方面。因此,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生存型贫困救助向发展型贫困救助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从脱贫摘帽向巩固脱贫成果转变。虽然已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各贫困县也相继脱贫摘帽,但“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助力贫困群体实现自我发展,让已脱贫摘帽的人群不再返贫,巩固好已实现的脱贫成果。

        四是从集中式减贫向长效式减贫转变。鉴于相对贫困无法消除而只能逐渐缓解,2020年后的相对贫困治理将会是一个长期任务,加上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的环境愈发复杂且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对策,相对贫困治理不能采用攻坚战和应急运动式,而应该采用持久战和长效式,这需要从体制机制设置、财政资源配置及其他配套手段等方面聚焦发力。

        二、“后扶贫”时代南疆四地州防贫减贫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返贫风险依然存在

        南疆四地州曾是我国深度贫困区“三区三州”之一,该区域贫困脆弱性突出,发展受限因素密集且复杂,各项发展基础都偏薄弱,极易受风险冲击而再次陷入贫困。部分脱贫群众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发展产业和稳岗就业技能技术有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不强,存在能力不足返贫风险。部分脱贫群众自我发展意识薄弱,“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二)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目前,南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单一化、同质化现象突出,产业链体系还不够完整,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还需完善。部分帮扶产业长期依赖帮扶单位,缺乏市场竞争力。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特色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重生产基地建设,轻加工物流配套。特色产业仍以传统农业、简单代加工为主,新品种、新技术采用不足。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匮乏,科技支撑薄弱。

        (三)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仍然困难

        目前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普遍较低,对转移性收入的依赖度较高。由于脱贫地区人口长期以来获取的教育资源不足,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较低,素质普遍不高。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多从事技术含量低、替代性高的工作,收入不稳定。

        (四)乡村绿色发展难度大

        大部分农村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程度偏低,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量低,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农业产业链,绿色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大部分农村地区绿色农产品多以初加工为主,缺少深加工产业,降低了绿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不利于绿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偏低,营销模式较为落后,对网络营销、直播营销等多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应用率较低。大部分地区虽然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但这些项目多以观光、采摘为主,经济收益水平不高。

        (五)乡村振兴要素保障不足

        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人才、资本要素缺乏。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速度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而目前农村耕地碎片化、小规模生产对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现代化形成严重制约。人才要素短缺成为乡村振兴主要瓶颈约束,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劳动力多向非农产业转移,而留守的则多为老弱病残人群,直接制约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普通农户和乡村振兴主体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困境,资本要素投入不足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

        三、做好“后扶贫”时代南疆四地州减贫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精准把握“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方式

        2020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之后,贫困治理方式从攻坚式治理,向制度化治理转变。脱贫攻坚的工作重心从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从主要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从重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统筹城乡扶贫转变。南疆四地州减贫工作思维也要从绝对贫困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多维相对贫困转变,应从“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生存需要转向多维度社会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南疆四地州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人口素质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居民收入。

        (二)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到“八个不变”(领导力量不变、五级书记一起抓不变、党委主体责任不变、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不变、地县乡班子专职力量稳定不变、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扶机制不变、各级帮扶力量不变、结对帮扶关系不变),推进“八个衔接”(认识上衔接、观念上衔接、规划上衔接、措施上衔接、政策上衔接、产业上衔接、机制上衔接、体制上衔接),实现“八个确保”(确保扶贫政策稳定、确保防止返贫致贫、确保产业优化提升、确保持续稳岗就业、确保做好后续帮扶、确保社会保障兜底、确保加大社会助力、确保增强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三)建立返贫监测和预警机制

        目前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但返贫风险依然存在,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且有效防范返贫,要贯彻落实《自治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办法》,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及时发现,分类制定预警方案,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

        (四)加强脱贫后续帮扶工作

        针对不同返贫风险人群分类开展后续帮扶工作。对于轻度返贫风险人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能够尽快满足中高端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彻底摆脱因技能不高引致的返贫风险。对于中度返贫风险人群,采取“发展为主,兜底为辅”的后续帮扶措施,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技能培训,提高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对于重度返贫风险人群,集中力量从产业、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建立对重度返贫风险人群的系统性帮扶机制,积极主动拓宽收入来源,改变以往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的状况,增加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

        (五)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因病返贫是现阶段南疆四地州面临的重大返贫风险之一,虽然之前已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范围,给予南疆四地州倾斜照顾,但医疗费用支出仍是农村家庭沉重的负担。为防止因病返贫发生,需要构建长效医疗服务体系,精确识别因病返贫人口,持续完善南疆四地州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居民对日常保健的重视,进一步提升南疆四地州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防范因病返贫。

        (六)进一步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动力

        为消除返贫隐患,重点采取以能力质量提升培养为主的策略,同时积极引导加强自我发展意识。积极加强专业职业技能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尽快适配中高端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不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通过提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环境和福利,鼓励当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回本地就业发展,增加本地高素质人才,逐渐缓解受文化水平制约而被就业市场淘汰返贫。通过互联网人才市场提供多样化就业渠道,政府帮扶企业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领域。

        (七)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开展动态监测,健全监测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分层分类做好针对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有针对性地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发展的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进行兜底保障,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八)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立足南疆四地州资源优势、强化扶持引领、培育产业龙头、延长产业链条,把产业链与防返贫紧密联结,着力把脱贫人口嵌入产业链、价值链之中,确保脱贫人口能够持续稳定受益。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消费扶贫、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发挥新兴电商平台和网络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间的作用,协同农村各要素之间的流转,重塑农产品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着力稳定扩大就业增收,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持续做好稳岗就业,突出产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就业,支持依托扶贫车间就近就业,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吸纳就业,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实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增收。

        (九)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致富能力

        相对贫困人口一般缺乏的是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能力,所以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扶志就是扶思想、扶信心,让困难群众有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持续加强基础教育,提升相对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促进贫困家庭子女非农就业;优化劳动力就业培训方式,以增强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为培训重点,资助贫困群众参与就业培训,调动贫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身边人和身边事带动、激励、影响贫困人口摆脱相对贫困的志气和信心,引导贫困户增强“安贫可耻、勤劳光荣”的意识,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脱贫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十)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

        聚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创业就业服务,帮助摆脱绝对贫困的劳动者体面就业,减少社会排斥。实施公民素质教育计划,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劳动力素质。针对普遍存在的因病致贫问题,进一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工作,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强化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配套建设,确保饮水安全、农业灌溉及用电需求。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标准,完善农村路网结构,为满足人流物流需要创造条件。聚焦实现城乡民生保障均衡化。持续扩大农村养老服务覆盖面,比照城市标准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健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三重民生保障体系,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并防止返贫。

        来源链接:http://xjdrc.xinjiang.gov.cn/xjfgw/hgjj/202301/14b7ccd852e94925b3325853e71387c0.shtml

关闭首页
上一篇:玉米机收大比武 减损保粮保丰收…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栏目更新:
  • 玉米机收大比武 减损保粮保丰收
  • 药材种植拓宽群众致富路
  • 国家有关部门印发通知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 带动68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率超过94%
  • 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成果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有关重要贺信精神 研究部署党内法规制定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工作
  • 水利部部署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
  • 工厂提供“高速路” 产业带动大家富
  • “产业+旅游”加快村民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