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乡村振兴 > 文章阅读: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 | “用一针一线绣出更精彩的生活!”
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 | “用一针一线绣出更精彩的生活!” 时间:2022-04-28 19:25:48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作者:于田政府网  访问量:2543

 

        新华社贵阳4月26日电 题:“用一针一线绣出更精彩的生活!”

        新华社记者骆飞、田德丰

        2021年2月3日,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现“黔西市”)化屋村考察时,点赞苗绣、蜡染等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和文化,并与蜡染师彭艺亲切交谈。近日,新华社记者回访了彭艺。

        【情景回放】

        立春时节,乌蒙山腹地细雨绵绵,青山如黛。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越过一道道山梁一道道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山大江边的苗家小村,一排整齐有致的白色小楼映入眼帘。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化屋村村民以苗族为主,民族特色鲜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绣、蜡染等成为这个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吸纳了数十名村民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下车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进扶贫车间,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这是手工做的吗?价格多少?销路怎么样?”

        “有机器绣,有手工绣。机绣的,一套价格一千多元。手绣的,一套可以卖到一万八千元。不只是苗族同胞会买来穿,不少游客也很喜欢。”村民回答了总书记的问题后,蜡染师彭艺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的经历。

        “很好!你也是不忘初心啊!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彭艺心声】

        我是土生土长的化屋村人。小时候,是沿着“手扒岩”爬出去上学的。上大学,也是靠社会资助完成学业。现在,我选择回到村里创业,就是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那天,总书记点赞苗绣“何其精彩”,让我倍感自豪。


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作为苗族非遗文化传承人,我很振奋,总书记的关注激活了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的工作室发展迅速,接到了不少省内外订单。约30名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妇女在我的工作室当绣娘、染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我们村的特色民族手工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了不少文创产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现在,我致力于在传承苗族传统特色手工技艺基础上,谋求多元跨界、融合创新,通过和更多人一起努力,把苗绣发扬光大,用一针一线绣出更精彩的生活!

        来源链接:https://nrra.gov.cn/art/2022/4/28/art_624_195001.html

关闭首页
上一篇:李克强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下一篇: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栏目更新:
  • 津云 | 津稻疆种!天津小站稻在大漠边泛起“绿色涟漪”
  • 四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 新疆卫视:塔克拉玛干沙漠合龙点的玫瑰花开了
  • 【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于田县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
  • 【于田新闻】天津“小站稻”跨越千里扎根于田试验田
  • 【乡村振兴工作进展信息】于田县乡村2025年到户产业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简报
  • 城市乡村特色游 拉动假日消费热
  • 【于田新闻】天津“小站稻”走进于田 助力乡村振兴
  • 水利部召开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会议
  • 国务院新闻办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